意乙联赛最新比分及积分榜|竞彩足球旧版|足球竞彩网胜负彩|竞彩受注赛程|梁毅苗

客服熱線:400-069-8082

觀點|楊宗凱:立足“四個著力” 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強國夢

發布時間:2016-11-28 點擊次數: 打印 字號:T/T

日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深化教育督導改革暨第十屆國家督學聘任工作會上,提出今后我國教育發展主要面臨“四個著力”。即:著力提高質量、著力促進公平、著力改善環境、著力優化結構。這“四個著力”充分反映了我國教育發展新階段特征,符合教育實際和教育規律,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我認為,“四個著力”的重點是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兩者也是營造公平優質的教育改革發展新生態的重要指標。

陳寶生部長在判斷我國教育發展所處的形勢和發展階段時指出,向外看,主要看新的全球科技革命給教育帶來的挑戰。要看到當前我們面臨著隨全球化科技革命的新突破、新理念、新課題而來的重大機遇與挑戰。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并深度滲透到社會各行業,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信息化浪潮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也改變了學習方式,促進了教育的全面變革。同時,信息化對解決我國教育質量和公平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課堂,對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供給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與學突破時空限制,使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變得更為快捷方便,而互聯網和云計算則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平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必將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戰略選擇。


1.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質量
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質量,關鍵是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創新。要以理論創新為引領,以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為抓手,以應用創新為落腳點,不斷創新教學與學習模式,促進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具體來說,首先應當樹立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育人理念,著力培養具備21世紀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型人才。教學理念上要從“老三中心”向“新三中心”轉變,真正確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其次是環境創新,改造傳統教學環境,打造智慧課堂、智慧校園、智慧學區。再次是內容與方法創新,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呈現形式、傳輸方法和服務模式,形成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學與教的先進教學方法。再其次是教師能力創新,打造技術、藝術、學術深度融合的全新教師能力體系,培養一大批既具備扎實學科專業知識,也具備優秀教學技能,還具備良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數字教師”。最后是評價的創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質量評價研究加快了量化研究進程,精確的信息讓質量評價數據化、直觀化變為可能。要加強對學習過程大數據的采集分析,改變以結果評價為主的評價模式,形成面向過程的評價機制。以數據說話,科學進行督政、督法、督學、督事。


2.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高位公平
陳寶生部長明確指出:促進教育公平,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在高等教育突破,重視抓好條件保障,提高教育供給水平,拓展教育新形態,將與公平相關的教育政策落實到位,讓老百姓在教育改革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借助教育信息化,要著力解決制約教育發展的公平問題,促進高位均衡。不僅僅要開齊課,更要開好課,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技術,來服務于教育的精準扶貧。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施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的專項工程,來滿足高位均衡,促進教育公平的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運用信息化進行精準扶貧大有可為。

華中師范大學在四川涼山州的西昌市和鹽源縣以援建方式建設了三個數字化教學試點學校,專門為涼山彝族地區的中小學生開發出雙語(漢語與彝語)雙軌課堂教學系統,有效提高了當地學校的漢語教學水平。在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方面,該校已經在湖北省咸安區和恩施州等地形成了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與改進的新常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領域,華中師范大學根據“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原則,引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東西部高校聯盟、“兩岸四地”開放共享課程,牽頭成立湖北省教師教育網絡聯盟,合力建設和使用多元共享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分別連續7個學期和5個學期向全國教師網聯成員高校和湖北教師網聯高校開設遠距離視頻直播課堂,同時接收其他成員高校的實時授課視頻。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實現優質課程資源互通共享,解決了高校之間課程資源短缺問題,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同時也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供給。

(作者楊宗凱為華中師范大學校長)

來源 | 人民網